快评丨院士天团“迎新”,吹响科技强农集结号
地区:
  类型:
  时间:2024-09-19 18:11:36
剧情简介

快评丨院士天团“迎新”,迎新吹响科技强农集结号_南方+_南方plus

近日,中国工程院官网发布公告,士天经该院主席团会议审议等环节,团吹确认和公示中国工程院2023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655人。响科其中,技强结号89人入围农业学部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,农集包括为外界所熟知的迎新广东畜牧兽医学学科领航者廖明、“广西杂交水稻领军人”邓国富、快评国家茶类ISO国际标准体系建设主导者宛晓春等人均在增选名单之列,丨院这也让农业学部成为此次入围人数最多的士天学部。

作为国家工程技术领域的团吹最高荣誉,工程院院士的响科含金量不可谓不高。据了解,技强结号目前全国仅有中国工程院院士909名,相对于超过600多万的科研人才总量,完全称得上是万里挑一。这次能有89位农业领域杰出人才进入有效候选名单,既一定程度表明了农业领域研究与创新的繁盛与活跃,也间接佐证相关人员的研究具有较高的水准、应用前景可期,被行业盖戳认可。而归根结底,这更是农业科技这一主战场对农业科研人才的最高、最好褒奖。

从更大的时间跨度来看,“农业院士候选最多”反映的其实是农业发展与科研创新的相互成全,见证的是农业科技从相对边缘到主战场地位的提升,折射的是农业在国计民生宏大叙事中权重的不断攀升:2004年,中央一号文件首次聚焦“三农”问题。两年之后,农业学告别与轻纺与环境工程学“合灶吃饭”的日子,独立为中国工程院农业学部。2023年,中央一号文连续20年聚焦“三农”问题,与此同时,农业院士候选最多。时间上呈现的次第先后,背后其实自有因果联系。

一般说到农业科研,不少人都觉得离自己太远;谈到农业院士,更认为其“可望不可即”,只能远远地在电视镜头里被仰望和膜拜。但其实,农业科技的运用场景相当广泛,不少院士的科研成果就在我们身边,正在发挥着不俗的经济社会效益:比如,赵春江院士设计的寿光玻璃智能温室,帮助农户在农田里建起了“超级蔬菜工厂”。又如,喻景权院士在西北戈壁研发出无土栽培技术,让当地群众吃上了新鲜的蔬果。

除了已经当选的院士,候选院士的成果也不遑多让。比如候选名单中最年轻的农业专家——南京农业大学校长陈发棣,长期在贵州研究菊花的种质创新、花期调控、基因库构建等。如今,在陈发棣等几代南京农业大学专家的努力下,贵州麻江种植茶饮、食用、药浴等用途的菊花2000余亩,通过农文旅专业合作社,带动村民325户,以一片菊园带动一方经济、富裕一方百姓。

由此不难看出,院士的遴选条件侧重于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程度:科研不能与生产一线等实际脱节,必须广泛运用到田间地头,带动富农增收。就像媒体分析的那样,他们得“通过最基础的农事活动,以最顶尖的科研能力,解决老百姓最着急的心头大事,脚踏实地走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”。相关数据显示,2021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突破60%,已形成314个高水平科研团队。该如何让农业科技进步的贡献稳中有升?这显然需要更多农业院士的参与和引领。

当然,除了带来生产力变革和产业升值,农业院士等顶级科研人才带来的改变还不止于此,亦有可能借助“科技小院”等实体化载体,带来发轫于农业生产,但扩散至生活、生态的根本性嬗变。

【作者】胡一刀

【来源】南方农村报

7次播放
23145人已点赞
4528人已收藏
明星主演
杨伟汉
李文
侯旭
最新评论(279+)

宋腾跃

发表于9分钟前

回复 胡佳琛 :


李雨寰

发表于7分钟前

回复 马旭成 :


芭芭拉史翠姗

发表于7分钟前

回复 余翠芝 :


猜你喜欢
快评丨院士天团“迎新”,吹响科技强农集结号
热度
3
点赞

友情链接: